<span id="1i77v"><output id="1i77v"><nav id="1i77v"></nav></output></span>

    1. <optgroup id="1i77v"></optgroup>

           首 頁     關于我們    蘇鹽要聞    特別報道    行業新聞    工作動態    黨建專題    產品介紹    聯系我們  
        發表日期:2009年9月11日  共瀏覽8040 次   作者:宋祖蔭   字體顏色: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鹽的話題



      由補碘引發鹽的話題,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鹽。鹽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將”、“國之大寶”,因為鹽的獨特功效,人對鹽的生理依賴,導致鹽可以與黃金、瑪瑙相提并論。公元13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經歷千難萬險,雙腳終于踏上中國江蘇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他激動地在自己的游記里這樣描述:“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間地帶,有許多鹽場,生產大量的鹽”。這位西方探險家再三驚嘆中國地大物博,鹽之豐饒。

      太倉不靠海,也沒有礦,似乎與產鹽不沾邊。江南一帶多有鹽鐵塘,關于鹽鐵塘的來歷,曾經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至于是否與太倉的鹽鐵塘相關,我沒有去作考證。但太倉境內的鹽鐵塘,相傳是西漢初年為運鹽鐵而沿岡身開挖的一條運河。至元明時代,鹽鐵塘仍然是江南地區通江達海的主干道。當時鹽鐵塘比較寬闊,河中漕糧船、出海的商船南來北往,異常繁忙。后來逐漸淤塞變窄影響通航,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新拓寬后,鹽鐵塘又煥發生機。偏巧的是有段時期,太倉鹽業倉庫就在鹽鐵塘河畔,鹽鐵塘畔運鹽品,成為當地的一道獨特的商賈風景。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東西。至于它的用途更是婦孺皆知。我對鹽留下最大的印象,還是兒時的一部名叫《閃閃的紅星》的電影。影片中為了給山上的紅軍送鹽,潘冬子爺兒倆起先用竹筒帶鹽水,但敵人搜查的非常謹慎,后來爺兒倆將食鹽溶解于水,澆在棉襖的內膽上,然后穿在身上,從容不迫地通過敵人的檢查崗,到了目的地后再用水泡出來,曬干變成食鹽晶體。這個電影細節的處理,既表現了當時武裝斗爭的時代特征,又刻畫了小主人公的成長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從這個情節里,我們不僅增長有關鹽的化學知識,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對鹽的功能、作用的認識,更為爺兒倆的機智勇敢的行為而叫好。

      鹽是人們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調味品。我們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種極為細小的晶體。但是多年來,市場上開發培育的系列品種鹽卻“養在深閨人未識”,許多人對鹽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海鹽、井礦鹽等普通鹽品上,人們對食用鹽品的要求可謂“只求咸味,不求營養”。有位鹽業公司的友人介紹道,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需要,目前常見的品種鹽,光食用的就有低鈉鹽、鈣強化鹽、鋅強化鹽,硒強化鹽、健康平衡鹽……其實用食鹽為載體補充營養元素,合理地配入鹽中,這就是國內外營養專家稱道的“食鹽補給”,不僅科學有效,而且最經濟,最實用。而“食鹽補給”最為經典的例子就是食用碘鹽來補碘。這也是我們國家向世界承諾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項重要國策。為此有個地方提了句響亮的口號:“少吃鹽,吃好鹽,健康營養每一天!蔽蚁,少吃多吃都不可取,只有吃好鹽,吃富有營養的鹽才是有益增進健康。食補同源,天人合一,可盡情演繹健康生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結構的變化,鹽不僅充當廚房里的調味品角色,而且走進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市流行“鹽生活”。沐浴鹽、洗臉鹽、足浴鹽、果蔬洗滌鹽等等,形形色色,琳瑯滿目。這些全新鹽品的使用,讓我們的現代生活更健康、更時尚。

      重提鹽的話題,不僅僅局限于食用鹽補碘。為了大眾的身體健康,為了人口素質的提高,我覺得加碘政策應堅持,但切勿“一刀切”。面對悄然興起的營養鹽品,我們要倡導科學健康的消費觀,讓品種鹽早日進入“尋常百姓家”。

       

                    。ㄗ髡呦堤珎}日報社副社長)

            
      上一篇:時尚護膚, 我“鹽”之有理
      下一篇:蘇州市鹽務局切實加強“兩會”市場監管保障食鹽安全

       


      avvvv

      <span id="1i77v"><output id="1i77v"><nav id="1i77v"></nav></output></span>

      1. <optgroup id="1i77v"></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