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有關媒體對食鹽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安全性的質疑,有關食品安全方面專家認為規范使用食鹽抗結劑亞鐵氰化鉀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亞鐵氰化鉀,俗稱黃血鹽,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食鹽抗結劑,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及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歐盟都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中允許其在鹽和代鹽制品中作為抗結劑使用,用于防止食鹽結塊,最大使用量為10mg/kg,在產品包裝上應當標識,可以標識為“亞鐵氰化鉀”或“抗結劑”。 亞鐵氰化鉀中的鐵和氰化物之間結構穩定,只有在高于400℃才可能分解產生氰化鉀,但日常烹調溫度通常低于340℃,因此在烹調溫度下亞鐵氰化鉀分解的可能性極小。 我國推薦的食鹽每日攝入量為6g,考慮我國居民實際食鹽攝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攝入15克食鹽計算,如果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每天攝入量為0.15mg。按照成人體重按60kg計,攝入量為0.0025mg/kg bw,遠低于人類的每日容許攝入量(0.025mg/kg bw),因此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提示:正確看待含抗結劑的食鹽產品,支持消費者選購所需的食鹽品種 隨著制鹽生產工藝技術進步衛生場景改善,以及鹵水采用鉆井水溶開采制后,真空制鹽結晶細粒在潮濕保管條件下結塊的機率增大,特別是對習慣使用餐桌鹽的影響較大,抗結劑的使用成為業內采取的世界大同技術措施,規范使用食鹽抗結劑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當然,根據食用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21指標,食鹽是否使用抗結劑或是否結塊,不是產品是否合格的標準限制項目。目前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同消費需求,根據GB2721、GB/T5461、綠色食用鹽NT1040和其他食鹽安全行業、地方、企業標準,生產出添加、不添加亞鐵氰化鉀作抗結劑的產品,也生產不添加任何抗結劑的產品,并在小包裝標簽標識上說明,消費者可以按需選購。
|
|